當詞彙、語句與對白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表演元素被抽離,我們該如何去理解一場演出呢?

創立於 1977 年的倫敦國際默劇節(London International Mime Festival,LIMF)是倫敦歷史最悠久的戲劇節之一。每年一月,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re)、沙德勒之井(Sadler’s Wells Theatre)、南岸中心(Southbank Centre)和 Jacksons Lane 等地,帶來一系列涵蓋肢體劇、雜耍特技、偶戲、小丑演出等題裁多元的前衛作品,向來是視覺劇場的年度盛事。

在當前 Covid-19 疫情危機重創表演藝術產業,迫使藝文場館持續關閉的情況下,今年的 LIMF 也如同許多的藝文活動一樣轉往線上,將從 1 月 18 日到 31 日,推出一系列的大師工作坊線上座談短片放映等活動,而其中最令所有表演藝術迷驚喜的莫過於過往演出的舞台錄像資料庫

40 多年來,來自全球超過 700 部作品透過 LIMF 的舞臺展現在英國觀眾面前,今年默劇節打造的數位視聽中心將匯集自 1991 年到 2020 年這 30 年間,28 部精選的舞台演出錄像,並且免費開放給全球觀眾觀賞。

我們也特別從中挑出了 10 部值得關注的作品,讓曾經看過的你再次回味,並推薦給未曾看過的你,即使身在地球另一端,也能享有身處劇院第一排的體驗。

 《Elizabeth’s Last Stand》
Nola Rae(英國)
演出年度:1991

Nola Rae 的經典之作 《Elizabeth’s Last Stand》靈感來自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在患病末期曾經久站 15 小時,擔心她一旦倒下,便再也無法重新站起的軼事。長期獨居的貝蒂逐漸對她的生活感到焦慮與懷疑,她決定向伊麗莎白一世一般當起女王,統治自己的唯一的領地 ─ 她的臥室。被推崇為歐洲最傑出的當代小丑默劇演員之一,Nola Rae 在 2008 年獲得英女王授予員佐勳章(MBE),表彰她在表演藝術領域的卓越貢獻。


《The Letter》
Paolo Nani(義大利)
演出年度:1999、2000

一名演員、一個場景與一個寫信的橋段,借鏡法國作家雷蒙.格諾(Raymond Queneau)《風格練習》(Exercises in Style)一書以 99 種不同形式重複書寫同樣情節的形式,Paolo Nani 在 60 分鐘的演出中,用 15 種截然不同的風格與詮釋技巧,幽默地演繹了這個看似毫無驚喜的日常事件。不使用繁複的音樂與燈光,《The Letter》聚焦在演員面部與肢體的演示能量,簡單卻趣味十足,自 1992 年首演以來,已在全球 40 多個國家演出超過 1,500 場。

© Kasia Chmura

《Absence & Presence》
Andrew Dawson(英國)
演出年度:2003、2006

《Absence and Presence》是 Andrew Dawson 以他對父親驟逝的傷痛所創作的自傳作品,他的父親在 1985 年去世,然而其屍體卻在 10 天後才被發線。透過影像、音樂、雕塑人偶和悠緩沉靜的肢體動作,Dawson 回顧了父子之間的獨特情感、往昔的歡笑和衝突,以及他的失落與內疚,是一部淚中帶笑的動人作品。


《Memento Mori》《Arc》
Ockham’s Razor(英國)

演出年度:2007

英國高空特技劇團 Ockham’s Razor 以拉丁文命名的短作《Memento Mori》,原意為「勿忘你終將一死」,取材霍爾拜因(Hans Holbein der Jüngere)著名的木刻板畫《死亡之舞》(Dance macabre)中骷髏在墳場跳舞的意象,在懸掛高空的金屬方框中搬演一齣憂傷的雙人舞作。另一部同在高空結構演出的作品《Arc》則講述了被困在一起的三個人,如何掌握彼此間既微妙又岌岌可危的平衡關係。

《Memento Mori》
《Arc》

Paso Doble》
Josef Nadj & Miquel Berceló(法國、西班牙)
演出年度:2008

濕軟厚重的赭紅陶土覆蓋整個舞臺地板,兩名身著黑西裝的表演者自舞臺中間巨大的陶土牆面浮現而出,瘋狂肆意地將臺上的黏土切割、捏塑與拼組,或把結構覆蓋於身上,精疲力盡的兩人在最後似被陶土吞噬般從牆面消隱而去。這部充滿視覺震撼的作品來自法國舞者 Josef Nadj 與西班牙當代藝術家 Miquel Barceló 的跨界合作,《Paso Doble》探索了藝術創作行為中,藝術家的興奮、焦慮、困惑,以及對自我作品的癡迷。


《Sans Objet
Compagnie 111 – Aurélien Bory(法國)

出年度:2011

人類長久以來在科學與工業技術領域的探索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模式,隨著一項又一項所謂「劃時代」的發明,原先人類與機械體看似壁壘分明的界線,早已愈趨模糊。在機器逐漸取代人類行為甚至思考之際,我們能夠持續主導掌控這些器械,亦或是這些被賦予人性的機器終將反噬人類?《Sans Objet》由一個巨大的機械手臂與兩名雜技演員共同主演,試圖去探索與質問,在人機一體的未來,是不是連舞台上的表演者都能機械化?


《32 rue Vandenbranden》
Peeping Tom 偷窺者舞蹈劇場(比利時)

演出年度:2015

大雪覆蓋的山野中,兩臺露營拖車是這個被隔絕的山林中唯一的避難所,一群年輕人在此面對生命的無助、恐懼與無法逃避的孤離感,絕望操弄著他們的思考與行為。《32 rue Vandenbranden》部分靈感來自日本導演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 中老婦人被親生兒子帶到深山中等待死亡的故事。魔幻寫實的肢體動作與電影場景般的編排,本劇在 2015 年拿下奧利維耶獎(Olivier Awards)舞蹈類最佳新作品獎。此外,Peeping Tom 創作的家庭三部曲中的《父親》(Vader)與《母親》(Moeder)也將參與本次的線上放映。

備註:《32 rue Vandenbranden》僅於 1 月 22 日至 24 日開放觀賞;《父親》與《母親》則於 29 日至 31 日開放。

© Herman Sorgeloos

《Smashed》
Gandini Juggling 甘蒂尼雜技團(英國)
演出年度:2017

作為甘蒂尼雜技團的人氣作品之一,在 2017 年 LIMF 迎來 40 週年紀念時,舞團推出了《Smashed》特別版,將演出由原先的 9 位擴大成為 26 位表演者。這部向碧娜.鮑許(Pina Bausch)致敬的作品,結合當代舞蹈劇場與雜耍表演,以數百顆的蘋果與茶具作為演出道具,在一場下午茶狂歡中探索了愛、權力、失落、背叛等人生難題,為表演注入強烈的戲劇性與反諷意味十足的英式幽默。


《Queen Have and Miss Haven’t》
Thick & Tight(英國)

演出年度:2019

由 Daniel Hay-Gordon 與 Eleanor Perry 組成的雙人組合 Thick & Tight,奠基在傳統芭蕾的基礎上,融入現代舞的編舞形式、默劇技巧與酷兒變裝文化,舞團作品的一大特色便是歷史人物與名人的跨界相遇,《Queen Have and Miss Haven’t》描繪了維多利亞女王與狄更斯《遠大前程》筆下的人物郝薇香小姐(Miss Havisham)兩個女人對愛情與婚姻的執念與哀傷,以梅湘(Olivier Messiaen)的杜蘭嘉里拉交響曲(Turangalila Symphony)作為貫穿全劇的骨幹,打造一齣荒誕的恐怖喜劇。


《Transfiguration》
Olivier de Sagazan(法國)
演出年度:2019

渴望將生命注入作品之中,法國當代藝術家 Olivier de Sagazan 以自己的身體作為媒介,把黏土和油漆一層一層塗到身上,一步步從人形、動物到難以定義的混種生物形體。當可供判斷的外在形體徹底被抹滅,《Transfiguration》直視人類對未知事物最深的恐懼,重新審視人類的對於身分與形象的定義。本作自 1998 年問世以來佳評如潮,並被衛報藝評人 Lyndsey Winship 形容可能人生中看過最具原創性最不可思議的作品之一。

除了由 28 部作品組成的舞台錄像資料庫外,為期兩週的默劇節還將舉辦 10 場精彩的線上講座與對談,其中包含了兩位聯合創辦人 Joseph Seelig 與 Nola Rae 將暢談當初創立 LIMF 的初衷與歷程;英國 Vamos 面具劇團將在 1 月 21 號晚間分享劇團創作與身心障礙與社會議題的關聯與方法論; Thick & Tight 則會在 25 號分享舞團如何把 LGBTQ+ 議題帶入其表演,藉此挑戰社會既有的性別刻板印象與汙名。

2021 年倫敦國際默劇節的完整節目與活動訊息請至其網站Facebook 專頁